第四零一章 孙阁老高升
听了陈洪的话,孙承宗的神色淡淡的,并没有露出高兴的表情。 有的时候,对方恭喜你,对你来说真的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候,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动乱。 “多谢陈公公。”孙承宗礼貌的拱了拱手说道:“不知孙某何喜之有?” 听了孙承宗的话,陈洪的神情里掩饰不住的欣喜,他用左手向上空托了一下,笑着说道:“陛下下了旨意,孙阁老要高升了!” 陈洪一边说着,一边从旁边跟着的小当差手里面将圣旨拿了过来。 孙承宗不敢怠慢,连忙撩起衣袍跪下听旨。 周围的人见状,也跟着跪了下来。 大明朝的圣旨分为几种。 一种是皇帝吩咐,内阁拟旨。这种算作真正的圣旨,也是整个朝廷意志的决定。这圣旨拿到哪里都没有人可以拒绝,抗旨不尊是要杀头的。 除此之外还有中旨。这种圣旨是皇帝绕过了内阁和文官,自己写的圣旨。通常情况下也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尤其是对太监、锦衣卫或者军队来说。 但是在文官那里,中旨有的时候就不好使,这是文官给他们自个儿搞出来的特权,也算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只不过这种限制是畸形的,是出于文官的利益,用以增长文官的权势。究竟是谁的比重更大一些,恐怕也没人说得清。 这一次陈洪宣读的这份圣旨,自然就是中旨。 虽然中旨的权限没有圣旨那么高,但是也要分什么时候。正所谓时移世易,顺从大势才是正道。现在朱由校这个皇帝威望正隆,权势熏天,他的中旨还真就不太有人敢拒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三皇治世,五帝分轮,帝者,以牧养生民为社稷。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熟读兵书,通懂兵法,常有谏言,实乃朝中懂兵之臣。朕惜之爱之,自当重之用之,迁孙承宗为参谋处参谋大臣,即刻赴任。 “钦赐。” 圣旨宣读完了,陈洪将圣旨合在一起,笑着说道:“陛下可是很看重孙阁老的,阁老谢恩领旨吧。” 在场的人就算是想破头,也不会想到居然会是这样的一份旨意。 陛下居然直接就把孙承宗给调到参谋处去了? 这个操作还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孙承宗现在掌管着兵部,陛下想要提拔参谋处的地位,最大的阻碍自然就是兵部。 孙承宗这个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可以说是被人放在火上烤了。如果他不同意提拔参谋处的地位的话,肯定会造成矛盾和冲突,甚至被有心人利用。 可是如果同意的话,兵部上下又不好交代,甚至会引起文官的反弹,搞不好也会里外不是人。像韩爌这样的千年老狐狸就很有可能落井下石。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承宗这个位置就不好干了。 现在陛下把孙承宗直接调到参谋处去,孙承宗本人自然就没什么问题。人都掉走了,这提拔参谋处地位之事也怪不到他的身上去。 至于说兵部阻力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连做主的官员都没有了,你指望谁来出头? 兵部其他的官员?他们够资格吗? 无论是兵部左侍郎还是兵部右侍郎,这个时候都只有听话的份。 陛下这一招可以说是如杨羚挂角,无迹可寻,简直是秒到了毫颠。 一旦兵部没有了尚书,自然也就是一盘散沙。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陛下恐怕不会任命兵部尚书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孙承宗的身上。 现在如果说有什么转圜的余地的话,那就是孙承宗不接旨。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不接这份圣旨是什么后果,恐怕孙承宗会把陛下得罪地死死的。 有人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恐怕这也是陛下的一种算计吧。 如果孙承宗不接圣旨,陛下恐怕就会用这个罪名把他打发走,而不会牵扯到兵部和参谋处的身上。 如果孙承宗接了圣旨,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臣谢恩领旨。”孙承宗神色郑重的说道,伸出双手将圣旨接了过来。 在场的人之中,有人顿时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心里面也在盘算着是不是散播点谣言,打击一下孙承宗的名声。 不过想想也就算了,因为不值得。朝中的大佬都知道,只要陛下信任自己,自己的手中握着权力,损失些许名声算不得什么。 何况这个时候陛下肯定盯着这件事情,谁先露头搞事肯定就会被陛下收拾。为了损害孙承宗的一点名声,回头反倒把自己搭上,实在是得不偿失。 “恭喜孙阁老了。”陈洪笑着拱了拱手说道:“咱家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送陈公公。”孙承宗也不挽留,一边笑着说着,一边做了个请的手势,把陈洪送了出去。 等到陈洪离开之后,孙承宗的笑容收了起来,也不管在场的人的恭维与贺喜,直接带着圣旨回他的值班房去了。 孙承宗需要回去好好的想一想,琢磨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做。到了参谋处之后,他该是什么样的立场? 孙承宗回去思考了,内阁之中的其他人也在思考。 同时,消息也很快传出了内阁,传遍了京城,官场上下也全都知道了孙承宗升任参谋大臣之事。 一时之间,可以说是舆论纷纷,在文官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本大家还关注的参谋处爵位改革的事情,如今孙承宗被任命为参谋大臣这件事情一出来之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原因也很简单,孙承宗调任参谋处,那么就要卸任兵部尚书,也要卸任内阁大学士的职位。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朝堂上一下子空出了两个高官职位,一个是兵部尚书之位,一个是内阁大学士之位。 凡是有资格胜任这两个位置的,没有人不动心。如此一来,谁还去关心参谋处的军改? 你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反正是勋贵的事情,与我们的关系不大。我们现在要争夺这两个官位了。 一时之间,京城官场是纷繁复杂,彻底乱了起来。 礼部尚书沈庭筠的家里,一桌并不算丰盛的酒菜摆在书房里面。 能够被沈庭筠在这里招待的客人,自然非同常人,正是内阁次辅大学生徐光启。 放下手中的酒杯,徐光启咂摸了一下嘴巴说道:“陛下这一手真的是超乎常人之预料。” “可是效果却非常的好。”沈庭筠感叹着说道:“如此一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上了兵部尚书和空出来的内阁大学士的位子,谁还去关心参谋处的爵位改革?好啊,真的好!” 徐光启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何况好处还不止这个,兵部尚书空缺,参谋处那边趁机揽权,陛下还真是纵容他们。如此下去,兵部恐怕就会成为一个空壳衙门了。” “我倒不这么看。”沈庭筠摇了摇头说道:“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这势今日在你,明日就可能在我。现在参谋处刚刚设立,也的确需要一些权力。陛下为了防止有人掣肘,暂时压一压,也是可以理解的。” “等到过了这一时期之后,恐怕还是要扶回来一些。朝堂之上的朝政,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如果参谋处的权势过大,对于陛下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兵部肯定还是在的,而且权力也不会小。” 徐光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咱们是不是要争一争?” 沈庭筠当然知道徐光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所谓的争一争,自然就是竞争这两个官位。 于是沈庭筠有些迟疑的问道:“你看上哪个位置?” “当然是两个都看上了。”徐光启理所当然的说道。 “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你不是正合适吗?”徐光启也没隐瞒自己的意图,直接说道:“你现在是礼部尚书,进一步入阁也没什么坏处,反而好处颇多。” “冯从吾势大,等到皇家书院改革完成,他的地位肯定是水涨船高。到了那个时候,你这个礼部尚书恐怕就压不住他了。现在趁机把你推进内阁,他再想迈过你,那他就是痴心妄想。你刚刚不也说朝政讲究平衡吗?这也应该是平衡。” 沈庭筠眼神亮了一些,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恐怕不容易。” “内阁之中现在还剩下三个阁老,韩爌和黄克缵穿了一条裤子,现在又走了孙承宗,我显得势单力薄。让你入内阁,不也是正合适吗?”徐光启依旧理所当然的说道:“咱们好好谋划一下,未必不能成事。” “那兵部尚书的人选呢?”沈庭筠看着徐光启直接说道:“咱们手里面可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这事你也知道,毕竟咱们的根基还是有一些浅薄。兵部尚书可不好当,就像你说的,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恐怕都是处在风口浪尖上。” “这个我知道,”徐光启放下手中的酒杯,面容严肃的说道:“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相信陛下也能够赞同。” “你说的是谁?”沈庭筠有些迟疑的问道。 “王象乾。”没有丝毫的犹豫,徐光启直接说出了这个名字。 徐光启看着沈庭筠说道:“他的战绩和功勋我就不赘述了,相信你也知道。以他为兵部尚书,相信也没问题。” “你和他熟悉?”沈庭筠看着徐光问道:“你们似乎没什么交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