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初唐大农枭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六十六章 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了

第四百六十六章 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了

    李渊最终同意了李世民的请求,然之后,他们父子在于秋这里借走了五千万贯,另外,于秋以个人名义,给朝廷捐款了两千万贯,用于在关中所有的州县建设希望小学,算是抚平了李渊父子心灵上的创伤,也跟他们交换了很多政策方面的便利。

    总体算下来,基本就是于秋没有要这五千万贯贷款的利息,他正好借此机会,刷了一把声望,因为这东西,是能够回馈给于秋积分的。

    夏国银行在长安有分行,所以,这些钱并不需要洺京的总行出,而且,为了让李唐的经济特区建设的更加顺利,于秋在各方面对于他们的捐赠还不少。

    比如,用来开荒的各种农具,还有用于修路,建房等各种基础建设的工具和技术等等,按照于秋的原话说,明年关中最好别种田,直接召集百姓们去搞这些开发建设,或许会更好。

    因为,今年再度小旱,其实预示着明年的大旱,这次大旱,造就了历史上贞观初年的那次席卷全国的蝗灾,然而,这也是李唐全面推动建设的一次机会,危与机,一向都是并存的。

    反正现在李唐境内种植高产作物的地方有很多,不缺水的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甚至岭南道的粮食产出,都足以供应关中和北方容易受到旱灾侵袭的地方食用的,夏国的轮船,能够轻松的将粮食转运过去。

    次日一早,夏国的广播电台就播报了于秋捐款两千万贯,在李唐建希望小学的事情,顿时给于秋爆了十几万积分,等于是把于秋前段时间用来学习技能的积分补了回来。

    而之所以能爆这么多积分,是因为李唐治下在夏国做工的青壮工人至少有八十万以上,其中关中人就有近二十万,这项捐款,涉及到他们所有人的利益。

    因为广播里说的清楚,这笔钱,是支援李唐在关中普及教育的,普及的意思就是,无论男孩,女孩,知道满七岁,都要在学校接受至少五年与夏国的小学相同的课程的教育,而且,学习成绩优异者,有可能会被夏国洺山书院录取为特招生,免除一切学杂费。

    此外,电台还报道了李唐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举措,将苇泽关方圆五百里设为承州,苇泽关城为承州治所,并与巂州,宁州,登州,泉州,广州,交州,新州等七州一同划为经济特区,李唐朝廷专门在夏国银行贷款五千万贯,用于关中和这八大经济特区的基础建设。

    最后就是所谓的经济特区的免税政策了,这些政策可是听的正在夏国的各国商家一阵兴奋,连早餐都不吃了。

    二十年内,农工商税全免,二十年以后,再看情况决定,最多半税。

    而且在这些经济特区投资置业的规模超过一万贯以上,会白送长宽三丈的城区土地,投资职业规模超过十万贯的,白送长宽三十丈的城区土地,投资职业规模百万贯的,白送长宽三百丈的城区土地,依此类推,经济特区的城区,不设边界,来多少钱的投资,都有土地给你。

    而且,夏国二十八大集团,以及夏国银行,将在一年内,分别进驻这些经济特区开设分厂,由于农工商税收全免,在这些经济特区产出的货物,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价,分地区产出不同,可能只需要夏国现在的商品八成左右的价格,就能在那些经济特区就近买到很多种货物。

    这对于商人来说,可都是好消息。

    比如,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他们今后将只需要走几百里海路去登州,就能以八成的价格,买到在夏国购买的同样的货物。

    龟兹,于阗,高昌等国,只需要走三千里左右的路到宁州,就能以八成左右的价格,买到夏国的货物。

    其它各个方向的国家亦是如此,最关键的是,他们卖给李唐或者夏国的东西,也不需要多走几千里到长安或者夏国本土了,在这些作为口岸的经济特区,他们就可以交割货物,完全不用交税。

    这一政策,对于整个商界来说,无疑是一场大地震,因为,所有人都感觉自己受惠了,而且,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看到了商机。

    投资置业一万贯,三丈长宽,也就八十多平米的城区土地,可以开一个商铺了。投资十万贯,八百多平米的土地,可以开一间酒楼客栈,或者一家大些的铺面,百万贯,则是一个大工厂级数的。

    那可是二十年免税啊!

    所有商人在早饭过后,都聚集到了李渊父子下榻的酒店开始询问情况,可是让两人风光了一把,两人这下算是体会到了,在夏国办事的好处和效率。

    李世民缓缓的将经济特区的各项基础建设,以及皇室准备投的项目讲了出来,并且,扯了夏国的虎皮,准备将一些项目与夏国合资开发,并且公开融资招股的事情,告诉了大家。

    有了之前夏国二十八大集团的珠玉在前,能够躺着赚钱的原始股对于所有商人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当即就有许多商人把胸脯拍的嘭嘭响,说自己有多少多少钱,可以投入到这些产业中去,李世民只是稍微记了一下,就不下千万贯。

    然之后,他将这些融资招股的策划活动,交给了夏国银行代为办理,想来,经过一轮宣传造势后,再按照一定节奏,一步步推进,是能够募集到各个项目的建设资金的。

    而李渊则更奇葩,他盯上了夏国的百姓。

    他觉得,夏国那些时常听广播,喜欢议政的百姓,就像蔡老七这样的,完全可以去经济特区,担任中基层官员,因为他们不仅识字,还有各种耕种,养殖的技能,思维模式也很夏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且敢做,能做。

    所以,他都没有跟于秋打招呼,就私自上门去游说那些百姓们了,可惜,大多数人,都直接拒绝了李渊,包括蔡老七。

    原因有三,第一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力量,应该贡献给夏国,不能离开夏国。

    第二是他们不觉得自己能够真的做好官员。

    第三是他们去到那些经济特区,收入可能并没有在夏国好,生活也没有在夏国安逸,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地方比夏国还安逸舒坦的了。

    走访游说了几天,一无所获之后,李渊知道问题的所在了,没有于秋的动员,自己想要一下子将各个经济特区,甚至是关中搞基础建设的管理班子组建起来,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和李世民再度来洺山书院,找到了于秋。

    于秋思索再三之后,决定去广播电台做一次专访,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十一月初,清晨寒霜渐去的时候,广播里,响起了于秋与主播林双儿的对话。

    “夏王殿下,很荣幸又一次能够给您做专访,您肯定知道朝廷最近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步子迈的十分大,据说,前几天,皇帝陛下亲自下到了咱们夏国很多乡里,想要游说一些乡老们,去朝廷新规划出来的经济特区做中基层官员,不知道您对这件事情,是什么看法?对我们夏国未来的走向,您又有什么样的指引呢?”

    “呵呵,实话实说,朝廷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其实是我向陛下建议的,夏国在之后也会全面参与其中,因为,这会扩大我们的生产规模,扩大我们的销售市场,节省我们的生产成本,税收成本,人力成本。

    所以,对于这些改革政策,我是全力支持的,也呼吁咱们夏国的父老乡亲们,尽可能的赶上这一拨好势头,走出去,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百姓富裕起来,是我们夏国人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因为,在过往的几年里,咱们夏国赚取的财富,除了是靠咱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之外,还有一大部分,是各地的百姓给我们贡献出来的,我们要开始回馈他们了。”于秋先定了一个基调道。

    “原来如此,这个世界上,敢这么大刀阔斧的走改革创新的道路的人,非夏王殿下莫属了,按照您刚才的意思,我们夏国各个集团,都会入驻到各个经济特区,开分厂,制造货物,对外销售,那岂不是说,我们本土现在的各大集团的工厂,将会减产?这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工人朋友们的利益。

    毕竟,他们是拿绩效工资的,做的少了,收入就少了,这方面,您又是怎么安排的呢?”林双儿一副果然如此的语气赞了于秋一句之后,又问道。

    “生产规模扩大了,销售市场扩大,成本节省了,企业盈利自然也变多,企业盈利变多了,员工又怎么可能会出现收益减少的情况呢?

    我觉得,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大大的增加。

    因为,加上我们夏国自己开发的上港经济特区,明年夏国的各个集团,将要在九个地方开设分公司,这些分公司的生产规模有大有小,有的甚至可能直接超越咱们本土现在的工厂规模,这会使得我们各个集团的大多数员工,都走上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岗位。从低端劳力,转向高端劳力,赚取更丰收的收入。

    当然,背井离乡去外面工作,有些人可能会不情愿,但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

    因为,未来交通会越发的发达,不管去到什么地方工作,你的户籍仍然是在夏国的,享有夏国百姓一切的权益和福利政策,想家了,你三两天,甚至一天之内,就能回到家里来。

    我刚才说过,对于这些政策,我是全力支持的。

    所以,我也鼓励大家走出去,坐上更高的职位,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抱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不想当富豪的百姓,不是好百姓,咱们夏国的百姓,要时时刻刻保持进取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此外,大家如果守旧,满足于现状,其实是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的。

    拿手工制造来说吧!你能做的事情,别人也能做,因为别人也是有手有脚有力气,先天条件不比你差,你要拿五贯钱一个月的工钱,别人只需要拿两贯钱一个月的工钱,你觉得,企业会选择谁?

    大家都应该知道,咱们从外国招过来做家政雇工的那些人月薪才多少吧!不出三年,这些人习惯了咱们夏国的生活,就能做更多的事情了,尤其是服务行业以及技术含量不高的各种工种。

    同样的商品,如果我夏国的各个集团需要花十文钱的成本制造出来,而别人只需要花五文钱就能制作出来的时候,那么,咱们的这门生意,就归别人做了。

    因为消费者们会买更便宜的商品,市场不会饶过谁。

    所以,走出去也是提升我们各个集团的竞争力,提升我们工人,商人朋友们自身竞争力,必须要做的事情。

    此外,夏国本土也并不会因为要分很多人去各处开分公司,搭建组织管理,做生产线骨干等等,而出现人口减少,商业萧条的情况。

    因为,咱们夏国的外来人口是持续流入的状态,大多数外来人口未来也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各种商品,

    此外,咱们本土的人口是呈高速增长趋势的,今年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人,新生儿超过二十万,明年,可能会超过两百万人,新生儿超过三十万,这些孩子们,会一茬茬的长大,有各种需求冒出来。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我们夏国现在的状态的外国人也会越来越多,想要学习我们夏国的各方面技术,生活在我们夏国这种生活设施完备的地方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可以说,只要夏国还执世界经济的牛耳,本土人口流入都不会减少,本土市场也不会萎缩,只是会面临一些转型,往更高端发展而已。”于秋给大家解释道。

    “还是夏王殿下看的透彻些,那么,对于皇帝陛下邀请咱们夏国的百姓去经济特区做官的事情,您是怎么看呢?也是持支持的态度吗?”林双儿再度将于秋忽略了的一个问题提出来道。

    于秋点头道,“当然,我鼓励更多体力还允许他们承担一定劳动量的乡老们去这些经济特区做官,因为咱们夏国出来的人,道德品质没话说,基本不会为了些许钱财,而贪污腐败,让后人一辈子抬不起头做人,光这一点,已经比很多人强了,至于能不能做好,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姜太公出山辅助周朝的时候是什么年纪,大家应该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