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荐名额
詹事府一楼有几十个房间,地方倒是足够了,但毕竟不是专门的军衙,神武军军衙在这里只能挂临时牌子,让范宁有些遗憾。 这时,一名小茶童进来给范宁上茶,京城有好几座茶校,专门学习点茶和煎茶,豪门权贵都是请人上门教学,只有中下层人家才会把子女送去学习茶道。 还有专门的茶道女校,女孩儿想出人头地,必须要学会各种技能,像著名茶馆的茶伎,都是卖艺不卖身,稍有名气的茶伎,一个月能赚几百贯上千贯,还有机会嫁入豪门。 茶校中也有童子班,招收六到八岁的男童,茶童的需求量很大,几乎朝廷各个官衙都需要,收入不错,体面,能长见识,还能认识高官权贵,这个职业尤其受贫寒人家欢迎。 詹事府这个茶童就是昨天钟楠从茶校中找来的,叫做王喜,今年八岁,茶童一般不超过十岁,所以做两年茶童,他就要去读书了。 其实范宁府中也有一个茶童,不过是个女童,不方便带到朝中来。 王喜刚倒了一盏茶,钟楠便跑回来道:“大人,吏部赵侍郎来了。” 范宁的岳父朱孝云已经不在吏部了,在今年三月的定品中,他没有能熬上从三品,加上吏部任期已满,改任太常寺卿,目前吏部只有一名侍郎,那就是官任参知政事的赵概。 赵概曾任平江知府,和范仲淹关系极好,曾支持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黜出京,在嘉佑二年才调回朝廷,去年取代田况出任副相参知政事,今年又接任吏部侍郎一职。 范宁下楼迎接赵概到来,赵概笑道:“东宫冷清了几十年,因为范詹事的上任,又开始热闹起来,这两天,东宫可是吏部出现次数最多的词。” 范宁摇摇头道:“东宫确实太冷清了,偌大的詹事府内居然只有两个官员常住,赵相公于心何忍?” 赵概哈哈大笑,“我这不是来帮你解决问题了吗?” 范宁请赵概到一楼的会客堂入座,又让茶童上茶。 赵概笑道:“有两件事情,第一是天子已经批准神武军官署暂时放在詹事府一楼,只是暂时的,以后可能会迁到金明池,和其他军衙安排在一起。” “多谢赵相公!” “不必谢我,我只是代为传达,替你争取的是韩相国,你要谢他。” 范宁点点头,等待赵概说第二件事,赵概取出一份牒文,不慌不忙道:“天子也认为东宫虚官太多,不利于职能运作,便指示知政堂适当增加一些实官,知政堂商议后,决定增加十名全职东宫实官,包括詹事府、左右春坊,其中五品以上中高层官员五名,五品以下的中底层官员也有五名,五品以上官员由梁王推荐,知政堂任命,然后其他五名中低层官员,可以由范詹事提名推荐,然后由吏部任命。” “我能推荐五人?” 范宁倒有点意外之喜,这件事还没有听说过,吏部居然肯放权给自己。 “这是天子的意思,我们吏部也只能照办,天子对范詹事还真是圣眷正隆啊!” 范宁心里明白,这是要给赵仲针构建班底了,等赵仲针成年后,这批官员正好成长起来,不过消息如果传出去,自己就有得头大了。 赵概随即起身告辞,他要去见梁王赵仲针,传达天子口谕。 范宁坐在桌前,考虑着自己要推荐人选,苏亮和李大寿肯定要的,苏亮在长洲县的任期差不多满了,李大寿任太常丞,两人都能直接调来。 本来范宁还像考虑蔺弘和董坤,但他随即放弃了,他们虽然是自己师弟,但理念未必和自己相同,而且都是平江府帮,也不太好,有苏亮和李大寿就够了。 像陆有为和段瑜,前年才从太学毕业,两人皆出任从九品的太学助教,刚刚才踏上仕途,资历还差得远。 范宁又想到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余孝年,余孝年也从鲲州回来了,现任扬州知事,可以把他推荐给赵仲针,冯京也是一样,富弼这条路子要抓住。 韩琦的长子韩忠彦,大宋名臣,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现任开封府判官,从六品,可以调来东宫。 余孝年和冯京都是五品以上,推荐给赵仲针,五品以下的官员现在有苏亮、李大寿、韩忠彦三人,还需要两人。 范宁想到了苏轼兄弟,苏轼在三年前考中制科第三等,轰动朝野,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前途无量。 相比之下,兄弟苏辙虽然在制科上考了下等,但他没有出仕,而在京城侍养父亲,情商比他兄长更成熟,而且他后来可是做到宰相的。 范宁又写下了苏辙的名字,还有范纯仁,年纪虽然不小,但他为父亲守孝三年,现在还是从七品秘书丞。 范宁的五个名额已经满了,赵仲针的名额他也想到了两个,范宁想了想,便起身向崇文馆而去。 范宁抵达崇文馆时,王概已经告辞走了,赵仲针还坐在书房桌前发呆,他见范宁进来,连忙道:“詹事来得正好,快坐下,帮我参详一二。” “可是五个高品名额?”范宁笑问道。 “正是!” 范宁在赵仲针对面坐下,问道:“殿下有没有人选?” “我考虑从高、曹两家各选一人,詹事觉得如何?” 这个想法范宁赞同的,虽然高、曹两家并没有杰出子弟,但他们代表军方势力,这个态度还是必要的,范宁问道:“是哪五个职位?” “太子宾客、左右春坊令、神武军左将军,还有赞善大夫。” 这里面太子宾客最高,从三品,神武军左将军是正四品,左右春坊令是从四品,赞善大夫是从五品。 范宁又问道:“殿下打算从高、曹两家选谁?” “一个是我外祖父高遵甫,还有便是国舅曹佾,詹事觉得如何?” “高遵甫可以,他是军职,出任神武军左将军正合适,但国舅整天寻仙访道,他未必肯入朝为官。” “我也是这样担心的。” “曹诗如何?” 范宁笑道推荐道:“他现在是从五品朝散大夫,官任蔡州知事,正好适合出任赞善大夫。” 曹诗是曹家嫡长孙,曹家当然更重视他,但范宁推荐他,是因为他是鲲州系,坚定的海外派。 赵仲针点点头,在赞善大夫名字后面写下了曹诗二字。 “现在有两人了,詹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赵仲针毕竟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对外面官员不熟,他想到只是外戚,别的他就想不到了。 “你师父可有推荐?” 范宁考虑事情很周全,赵仲针的师父韩贽影响也很大,他可不能把全部名额要去,得罪了韩贽。 “师父推荐他的从弟韩绛出任太子宾客。” 韩绛现任知开封府事,也是神宗年间的大宋名相,韩贽这个推荐很靠谱。 范宁笑道:“韩绛有宰相之才,正年富力强,就怕出任太子宾客委屈他了。” 赵仲针在太子宾客后面写下了韩绛的名字,笑道:“只要詹事不反对就行!” 范宁又提醒道:“还有左右春坊令,殿下可别忘了富相公的支持,他女婿冯京现任龙图阁侍制,可以出任右春坊令。” 赵仲针恍然,连忙笑道:“幸亏詹事提醒,那另一个名额应该给韩相公吧!” 范宁笑道:“韩相公的长子还到不了五品,就由我来推荐,殿下最后一个名额就给微臣推荐吧!” “没问题,詹事要推荐谁?” “微臣推荐扬州知事余孝年,他从前是我在鲲州时的副手,多次和日本谈判,后来继任鲲州知事,能力卓著,微臣推荐他为左春坊令。” 赵仲针还以为范宁要推荐朱家,没想到推荐的是鲲州旧僚,他随即在左春坊令后面写下了‘余孝年’三个字。 赵仲针又笑道:“我今晚要去见皇祖父,你推荐的五人名单不妨一起给我,让皇祖父审一审。” 让赵祯审一审也好,别人也不好说闲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