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1章:皇帝的日程(下)
就因为这种闲的蛋疼的折子,搞得皇帝和政事堂的相公们好像永远也忙不完似的。 就这么忙上一下午,差不多天还要黑的时候,皇帝才能休息一下然后吃晚饭,因为大壮还小,也还没有什么后宫佳丽成群,所以晚饭之后又是学习。 不过晚上和上午的学习又不是一样的,上午学的前边朝堂上的东西,晚上学的是将来如何整理后宫。 虽说一般情况下,皇帝成亲之后,规矩上的后宫当家的就是他的皇后,皇帝也不用太操心,但该懂的东西,他却不能一无所知。 实际上上真正皇后当家的时候并不多,就说眼下,后宫里就有两位太皇太后也一位皇太后,就算大壮成了亲立了皇后,也没有儿媳妇管婆婆的道理。 所以真正当家的,还是太皇太后或者太后,听起来应该是最有经验,也是最有资格的向太后来当这个家。 但向太后现在似乎看开了,对权力也没有那种痴迷,连他自己的宫殿都不太出来,活得很佛系,就别说打理后宫了。 再说她毕竟是皇帝的祖母,再去费心劳神的管教小辈们,也有失体面。 所以不是天大的事情,估计向太后不会理会后宫里发生了什么,倒是朱太后应该有这个心思。 可朱太后其实不太是这块料,她从来没当过皇后当过家,经验上也有所欠缺,就算是她有心,似乎在身份上也不太合适。 那最后就剩下孟太后了,可惜孟太后自从回到皇宫之后,也没有改变早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 生活上极尽的简朴不说,还仍旧烧香礼佛,活得跟世外高人似的,看样子也没有任何要当家后宫的意思。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早,大壮才八岁,就算很早就要成亲立皇后,那也最起码是六七年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东西还是要先学了好,宫里的几位老太监,专门负责这个。 大壮这个年纪对此还不感兴趣,但他倒也没有反对的意思,一是太监们没有那些老头子们那么古板严肃,二是他是知道有些事,是逃不过的。 最后才是洗漱睡觉,第二天还要天不亮就起床上朝,如此往复。 宋朝的官员也有休息日,正常是十五日休沐一日,安排在月中和月末。 但对皇帝来说,不上朝不代表就能休息,特别是大壮现在的情况,那几位相公和大学士们,恨不得两三年就把大壮教成一个合格的皇帝。 显然这是不现实的,不说学无止境,像做皇帝这个特殊的职业,很多东西不是光学就能会的,只有真正经历了,才能得到相应的成长。 杨怀仁自然知道大壮现在活得很累,八岁的年纪其他孩子还在整日玩耍,可大壮已经几乎没有了任何玩耍的时间了。 不过杨怀仁也想着,希望大壮能熬过这段日子去,虽然累了点,但他的人生也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之中,会变得充实了许多。 而且皇帝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杨怀仁可不希望因为心疼大壮,就让他放松下来。 就像后世的父母,希望孩子快乐,可又担心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落后,所以平时管教的严,连孩子放了寒暑假,也要报个补习班奥数班啥的,希望孩子将来能过的更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朝堂上的状况很好,起码杨怀仁感觉不像以前,不论谁提出一个什么建议来,总是有和他相对立的阵营站出来人来反驳。 那时候的反驳更像是刻意的针对,就是不对事专对人,最后搞得原来争论的事情都忘记是怎么回事了,就只顾着扯着嗓子乱吵吵。 现在这个情况有所好转,争论还是不断,不过杨怀仁觉得现在的争论更多的是对事,而不是对人。 这就是一个好现象,大家能谈实事而不是只顾着争斗了,如果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大宋的朝堂也将迎来崭新的局面。 更让杨怀仁放心的,是那几位相公,不论争论出什么结果,都没有任何人敢不把大壮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最后拍板定夺的,依旧是小皇帝。 都说主少国疑,这个理论杨怀仁是认的,只是不同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结果。 杨怀仁认为,李清臣这种人当了宰相,也许是朝堂格局发生变化的关键。 尽管老李头在朝堂上话不多,大多数情况都是别人争论的差不多了,他再出来总结一下,然后把讨论的哈不多的建议递交小皇帝,请示他的看法。 其实结论早就被大多数朝臣认可了,小皇帝只需要点点头就可以作数,他需要思考的也不用那么多。 之后李清臣才向小皇帝举荐他认为的办事的最合适的人选,几乎保持了公平公正,不管那名官员以前是什么派系,他们在李清臣眼里,是不分派系只看能力的,所以每一个决定,都能让几乎所有人信服。 杨怀仁也不是一点儿担心没有,现在的平静,不代表将来就一定没有党争出现,那些原来最喜欢争斗的官员,也许只是还在观察,也许只是现在的事情还没触及到他们最在意的问题而已。 杨怀仁也管不了那么多,或者说他越是管越容易坏事,所以他不如不闻不问,继续当他的木头人。 有些事他现在不能简单粗暴的提出来,也是想着等等看,等过去这一段日子,将来朝堂上会有什么变化。 等待一个最合适的实际提出来,可能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事倍功半了。 散朝之后杨怀仁被留了下来,杨怀仁以为是大壮想找他说话,不了传令的小太监说是朱太后要找他。 这让他感到一些意外。 杨怀仁认为他和朱太后之间,原先有些误会,也有些不太要紧的矛盾,后来在赵佖谋反之后,那些矛盾或者误会也都消除了。 但他们之间也谈不上多么熟络,更谈不上交情,要是向太后或者孟太后找他,他大概还能猜到一点究竟是为了什么,可朱太后找他,他就有点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