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7章:忠臣(中)
皇帝也好,宰相也好,他们权力或许很大,但某些时候,这种权力是脆弱的,因为他们的生命本身,就是很脆弱的。 杨怀仁再回头看高家父子的这些行动,也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高家父子,难道是真的支持赵佖的? 这很有疑问。 高家向来都是忠臣,这不是一辈人的事情,而是几辈人传承下来的家族传统。 当年高太后掌权,高家没有刻意去攀附,这边说明他们高家一直是忠于皇帝的。 皇帝当时没有权力这一点,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没去对高太后可以逢迎,便已经说明了高家的态度。 高太后虽然和他们有血缘上的天然亲近,可在大义面前,他们还是选择走了正确的道路。 那么现在,他们还会保持忠诚的家族本色吗? 之前杨怀仁没想到这一点,可现在他似乎看透了高家的做法是为了什么了。 高太后过世后,赵煦重掌皇权,那时候朝中还是有不少声音,觉得长平侯高启勋和高太后同宗同源,凭借这样的联系,他们也是曾经上书皇帝,要求打压或者贬谪高启勋的。 赵煦也不是没考虑过朝臣的建议,但他还算是心中有数的。 一来因为高启勋确实没有攀附高太后,要硬说他们之间的联系,貌似也只停留在沾亲带故的阶段而已。 二来是因为高启勋本人在勋戚将门这派人中属于中坚力量,而且高家不少子侄都在禁军出任将校,若是贸然打压高家,怕是会引起勋戚的反对,也对禁军的稳定非常不利。 所以当时赵煦权衡之后,觉得还是把高家放到中间派,并没有打压,也没有进行提拔,后来高士迁成为龙蹊卫大将军,也是凭借自身本事赢得的。 高家当时应该是体会到了赵煦对他们的态度,他们没有什么反应,可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想法。 高启勋也许觉得,他们高家祖先在本朝开国之初,虽然没法和曹家、杨家、折家等几个大将门相提并论,但也是以满门忠烈自居。 时至今日,高家的地位也许已经没有那么高了,但高家忠君爱国的家族传统是不会变的。 皇帝对他们不排挤不提拔,从侧面反映出来,还是皇帝缺少对他们高家的信任。 高启勋内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也只有他自己能清楚体会。 为了重新赢回皇帝的信任和垂青,也为了高家能继续繁荣昌盛下去,高启勋能想到的办法,还是通过建立功勋的方式。 主动去找陛下说什么话,立下什么忠君爱国的誓言,这是不可能的,恐怕皇帝也绝不会因为他几句信誓旦旦的誓言就轻易信任了他的忠诚。 但高启勋能从杨怀仁或者章惇等人的身上,看到获得陛下青睐的原理。 不论杨怀仁还是章惇,他们也都是通过一直以来的忠诚,毫无保留的效忠皇帝,然后建立功勋,才得到了浩荡皇恩的。 高启勋得到了这样的启发,于是也想到了一个办法。 高启勋通过接触赵佖,早就发现了赵佖内心里对皇位的渴望,而赵佖要想坐上皇位,办法实在是不多,加上赵佖的样貌和身体残疾,便更少了许多机会。 所以高启勋觉得,赵佖此人的野心,只能是越来越膨胀,当野心膨胀到一定程度,自然会爆发出来,表现出来就是起兵造反。 而赵佖这些年不断结交军中将领,勋戚将门等等,便印证了高启勋对他的判断。 于是高启勋主动向赵佖靠拢,暗中建立了某种联系,而赵佖一边,既然有人主动投靠,它自然求之不得,哪来会去考虑别的可能? 何况赵佖这些年一种明着表现出对武将地位低下的不满,以此来笼络大量军中将校的心。 赵佖这么做自然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高启勋主动靠拢赵佖,也是在下一盘大棋。 当赵佖有一天真的要起事的时候,高家这样的势力,自然会是他起事的主力。 而到时候高家突然和赵佖反目,并把赵佖的阴谋算盘彻底击溃,这样的惊天大功劳,怕是能让高家再赢得百年的崇高地位和皇恩眷顾了。 杨怀仁想到这些,虽然不能肯定这就是真实的情况,但他觉得这种可能八、九不离十,要不然,也无法解释高家的种种行为中说不通的地方了。 杨怀仁不得不佩服高启勋的算计,也必须承认高家是一门忠烈,只不过高启勋的这种忠诚方式,也太冒险了。 或者用另一种方式来说,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愚忠,放在现代人眼里,是不太容易理解的。 皇帝不待见你,你还用这种危险的方式去实现和表达你的忠诚,这值不值得,显然是一个不好说的命题。 不过眼下的局势,高家这么做还是真是做对了,起码杨怀仁觉得赵佖最大的助力都在算计他的话,他也根本没了登基九五的可能。 高家在赵佖眼里或许是左膀右臂,可事实上这只手臂手里拿着的刀子,却时刻准备着在他背后捅上一刀。 再去看高士迁,杨怀仁便轻松了不少,他下马亲自去把高士迁扶了起来,“高将军辛苦了!” 高士迁见杨怀仁一脸钦佩的表情,还是有点发懵,不过很快也从杨怀仁手上的力道,感受到了某种东西。 高士迁忽然苦笑,道,“大将军聪明绝顶,末将佩服!方才末将对大将军略有不敬,还望大将军见谅!” “高将军何出此言?” 杨怀仁的判断得到了验证,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高将军深夜练兵,是本帅误会你了。” 二人就深夜练兵的事情谈论起来,其中高士迁很多带兵的理念,让杨怀仁大吃一惊。 虽然和后世的军事理念还是有些差距,但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观点,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杨怀仁道,“高家确实不负名门之后的名声,高将军如此军略,想来应该和令尊长平侯高侯爷的教导不无关系。” 正说着,忽然一个洪亮的声音笑道,“老夫得杨大帅如此称赞,真是愧不敢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