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以厢治厢
杨怀仁因为从未掺和到朝堂上的争斗当中去,所以还没有亲身体会,可从李朝仁的故事里,他算是近距离看明白改革为什么不会成功了。 李家族长也是为了救下族中一个子弟的性命,才使出了这么个不得已的办法来,于是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李朝仁没被砍头,而是刺配到了扬州厢军里来。 齐鲁之地武风强盛,这年头就出了不少江湖上有名的好汉,李朝仁这样的庄稼汉,从小练些拳脚功夫,也是自然。 因为不满税吏压榨自己,李朝仁那一拳又证明了他是个一言不合就动手的直性子,这样的人进了厢军,最终被磨平了性子自暴自弃到眼下的样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算起来李朝仁来到扬州厢军里也没多少日子,对一个新人来说,在厢军这种小社会里应该是不好混的。 但他竟然对自己的队官呵斥打骂,不用猜也知道这小子在厢军营里也是个刺头,这种脾气性子又自带点武力值的人,自然是不怕队官这种小人物的。 反倒因为他身边又聚集了几个和他差不多一样脾性的人,在厢军里形成了一股小势力,虽然影响很小,但在基层军卒心里,李朝仁应该是很有地位的。 要不然,也不会李朝仁说什么话,其他小兵小卒的都唯马首是瞻了。 正是因为他在厢军中的这种特殊的地位,所以杨怀仁打算利用一下,近两千人的扬州厢军,如果能找出百八十个这种性子的人来帮着管理,杨怀仁也就不那么操心劳神了。 听完了李朝仁的故事,杨怀仁道,“看来你小子在厢军里威望还可以啊,要是本王给你个机会让当队长,你觉得你能干好了吗?” 李朝仁愣了一下,竟不知如何作答。 杨怀仁笑道,“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你虽出身农夫,却有一个好身体,要不然你也不会第一个跑回来了。 你敢呵斥厢军中的节级,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你在厢军普通士卒中很有威望,本王不管这种威望你是怎么得来的,耍狠斗勇都无所谓,关键是他们肯听你的话。 第二呢,你呵斥节级的时候,其实内心里是认可禁军的训练和其他方面的纪律的,这么说来,你跟那些厢军还不一样,你还是希望厢军能有个好面貌的。” 李朝仁听完心中一震,天知道杨怀仁如何把他内心里想的事情就这么说了出来,之前他都没仔细想过为什么他会这样,可现在他明白了。 “王爷说的不错,小人出身农户,本来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等长大了只觉得小人除了种地养家,如果能凭着有点小武艺去混个乡勇的话,还能从官府得些钱粮。 后来被官府欺压,才错手打死了税吏,虽然没被砍了脑袋,可流放充军,小人也觉得这一辈子也就算是完了。 那时候族长告诉小人,不论去了哪里,在军营里好好干,说不定遇上皇上大赦天下,还有机会回家和家中老小团聚。 可到小人来了扬州厢军之后,才知道咱们大宋的军队竟然是这个样子的,那时候小人连那一丝希望也没有了。 厢军里都是帮什么人,王爷也一定看见了,贼偷儿可以当队正,士卒多是些流民,本来要说人多么坏,那倒不至于。 可人在厢军这种地方呆上一阵子,都不用几年,几个月的时间,好人也呆颓废了,所谓混吃等死,就是说的吾等厢军之辈。” 杨怀仁见他说的情真意切,也有些叹息,他以前只知道厢军无能,但既然是军,起码还应该有点军人的样子的。 直到他见了扬州厢军之后,才明白大宋的军队已经糜烂虚弱到了何等地步。 像何存葆这样的指挥使,大宋多了去了,武将地位低,时时都么文官压迫着,想在仕途上出头,那太难了。 所以他们只想着捞钱,不论是给自己还是给子孙后代,能多攒下些家当,才是他们在意的事情,至于大宋的军队如何羸弱,他们是不管的。 也不是没有像杨世虎一样的能人,但太少了,有梦想的武将到了地方厢军,也早晚被磨没了棱角,最终变成了何大人那种样子。 杨怀仁也自知自己没多少军事才能,想改变这种局面太难了,所以只能尽一份心,能改变一些算一些,绝不会真像愣头青一样去做一些无边无际的美梦。 “李朝仁,本王也没有空和你绕弯子,我欣赏你身上的某一些优点,希望你能站出来,帮助禁军暂时来训练和改造扬州厢军。 至于将来兵部派了什么人下来任职,我管不着,但本王可以给你一个承诺,如果你真是个当兵的材料,我可以给你个机会,让你进禁军里来。 将来有机会立功受赏,成为真正的军官也说不定,这都要看你自己有么有本事。” 对于这种许诺,李朝仁听得呆了,他自然知道禁军和厢军的不同,立功受赏的机会也不是厢军可以比拟的。 他现在最在意的,不是他被流放充军,而是他流放充军之后是个贼配军的身份,他自己的脸面丢尽了不说,还给家中父母妻儿,以及整个宗族带来了不好的声誉。 如果像杨怀仁说的,他可以通过加入禁军,然后立功受赏,这就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将来不但可以洗刷自己贼配军的屈辱,甚至可以光宗耀祖。 本来他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些怀疑的,但今天的一切,让他明白一件事,他这样的,在扬州厢军里都算是有本事的了,如果他再加把劲,不怕不能把这个好机会变成现实。 李朝仁忽然猛磕了三个响头,“多谢王爷给小人这个洗刷自身屈辱的机会,小人一定不负王爷的期望!” 杨怀仁满意的点点头,只要有一个厢军站出来,就不怕别的有些本事的厢军不效仿,他以厢治厢的想法就不难实现。 “那你们几个呢?” 另外三个人寻思着他们人生里还能这么好的机会,哪里回不牢牢抓住?于是也像李朝仁一样叩头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