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安排与意外
书迷正在阅读:周铮宫檀免费阅读无弹窗、王者庇护所、守望先锋入侵美漫、现实大富翁、单挑末日、周铮宫檀陛下求饶吧太子造反成功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女妖经纪人、乱世枭雄、周铮宫檀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红包万岁
对绝大多数后世的人来说,他可能没有听说过盛极一时的帖木儿国,但是不可能不知道雄霸了欧亚大陆几百年的奥斯曼帝国。 在明朝初期的一百年间,帖木儿国盛极一时,奥斯曼帝国被他们打的差点灭国,连国王都被他们抓了起来。 这还不是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犹如一座大山,整个欧洲都被他们打的溃不成兵。 被帖木儿抓住的国王巴耶塞特一世堪称一代名将,统帅军队歼灭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联军,俘杀其统帅拉扎尔公爵,征服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 其后又率军入侵匈牙利,洪武二十九年与匈牙利国王西吉斯孟统帅的匈牙利、波兰军队以及英、法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共十万人会战于尼科堡,并大获全胜,此战俘虏了一万多骑士。 就是这个打的欧洲各国人心惶惶,瑟瑟发抖,被称为闪电的国王,面对东方来的帖木儿,变成了俘虏,最后受尽屈辱而死。 可以说,正因为帖木儿在永乐元年打败了奥斯曼帝国,才让欧洲得到喘息的机会。 要不然,当时的奥斯曼已经占领了半个欧洲,也不会让拜占庭国过了半个世纪才灭亡。 帖木儿死后,这个曾经像蒙元一样以战争为主的国家四分五裂。 沙哈鲁与兀鲁伯父子他们都不是好战之人,将帖木儿国带入了繁荣的文化发展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化的黄金时期。 可是现在,因为朱瞻基的出现,这个刚稳定下来的国家烟消云散。 对朱棣来说,这一切是完美的,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即便现在死去,他也没有遗憾,能到地府坦然面对自己的父亲。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他所知道的历史知识现在已经变样,一切的变化,都需要重新制定应对的措施。 春节之前,他知道大明军队已经发起了总攻,并且包围了赫拉特。 他派出了孟瑛和内侍陶侃,并且送过去了会制造新式炸药的秋明道长以及炸药原料。 三月间,他得到了大军已经攻破赫拉特,并且战事顺利的消息,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帖木儿国被灭之后,遗留下来的问题了。 所以,他又派出了信使,将整个帖木儿国被灭之后,可能遇到的所有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多个应对措施。 这其中,就包括了如何应对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因为对朱瞻基来说,一个隔断欧亚联络的奥斯曼帝国是不符合大明利益的。 欧洲人在奥斯曼帝国面前是弱势的,他们不是一时弱势,而是几百年来一直弱势。一直到了十九世纪,欧洲得到美洲和非洲的资源,这种力量对比才扭转过来。 逼着欧洲人走向大海的,就是奥斯曼帝国。 欧洲人走向大海,并不是主动,而是被迫。因为欧洲一穷二白,他们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下穷命了。 在陆地上打不过奥斯曼帝国,他们想要得到亚洲的香料,不得已,才发展航海。 这直接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欧洲。 所以,他的许多应对措施就包括了遏制奥斯曼帝国,增强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加大大明在欧洲的据点力量,扩大贸易份额方面。 但是,他忽略一点,那就是奥斯曼帝国得到的好处是隐性的,如今先冒出头的是占据了波斯西部的黑羊王朝。 对朱棣来说,一个被帖木儿打的俯首称臣的奥斯曼,不值得关注。至于欧洲那些穷哈哈,更不放在朱棣的眼里。 这不是朱棣短视,而是时代的局限。 现代人很多看不起古人,总以为自己比古人聪明。但是又有谁能逃脱时代的局限,去考虑几百年以后的事情呢? 不要说几百年后,绝大多人都是得过且过,连明天的事都懒得去考虑。 在这个时代,大明已经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能打败大明的,只剩下了大明自己。 你现在让朱棣去关注一个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他即使就是听了朱瞻基的话,觉得朱瞻基的话有道理,又怎么会在乎? 他现在费心来进行势力划分,主要还是觉得朱瞻基说的有道理,一个稳定的中亚,能让大明卖出更多的商品。 所以,打败了帖木儿国,就不会允许一家独大的国家存在。 而这个时候,朱高煦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从跟着朱棣出海,不去争皇位的朱高煦又获得了朱棣的欢心。 对这个儿子,朱棣的心里是有愧疚的。 朱高炽从靖难之役,就跟着朱棣南征北战。当初朱棣不止一次说过,要把皇位传给朱高煦。 但是,文官的反对,加上唐太宗的教训,让他犹豫了起来。 之后朱瞻基逐渐长大,不止一次展现了超人的才华,让朱棣喜欢之极。 朱棣与朱瞻基相差将近四十岁,孙子的才华再高,也不会直接影响他的权威。 而朱高煦在战场上值得信赖,在如何当一个皇帝方面,却没有展现出应该具备的才华。 过早给予朱高煦太大的权力,父子争权,加上文官的反对,所以让朱高煦就逐渐失宠。 但是不管怎么说,朱棣对他是愧疚的。 如今朱高煦已经被剥夺王爵,削为平民,现在他又主动要求出海,前往蛮夷之地发展,让朱棣心里的不满也就逐渐消失。 父子俩一路上逐渐解开心结,为了支持朱高煦,朱棣甚至直接划给了朱高煦六千骑兵,让他到西洲去选一块他最中意的地盘。 西洲的庞大,土地的肥沃,资源的丰富,都让朱高煦格外震撼。 除开北部的沙漠地区,中部有巨大的热带雨林和草原,在这里,生活着无数的奇异的动物,有着各种各样的果木。 南方的土地虽然略微贫瘠,那里却有着丰富的矿产。 一开始,朱高煦还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择哪里才好。 但是他后来途径马穆鲁克王朝,又去了一趟欧洲,这个时候,下定了决心,决定到中部非洲发展。 因为中部非洲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不仅距离亚洲更近,还能方便与欧洲贸易。 在中部非洲野生的香料到处都是,运到欧洲简直就价比黄金。 从欧洲返回之后,他再次穿越了整个非洲大陆的中部,差不多是从后世的莫桑比克到安哥拉,观察这里的地形和资源。 越看,他也越是满意。 在南部非洲,土著很少,人口稀少,这个时代,人口是最大的财富。 而且中部非洲的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他来回穿越了一遍,就发现了几座露天金矿。 这个时候,他没有了失去皇位的遗憾,在这里没有仁义道德的地方,他觉得犹如天堂。 当他从非洲回来,得到了明军大胜的消息,所以也就一直留在忽鲁谟斯等着朱棣返回。 当朱棣将朱瞻基的信件拿出来给他看的时候,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途径马穆鲁克去欧洲,他就感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这个被帖木儿国打的抬不起头的国家,面对欧洲,就是霸主。 他们垄断了贸易,连马穆鲁克在他们面前都只能被动防御,根本不敢相争。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马穆鲁克才会愿意让出珍贵的绿洲给大明,让大明在苏伊士驻军,帮助他们抵挡奥斯曼的威胁。 所以,朱棣虽然没有在意这个国家,但是如果他以后在非洲发展,肯定会跟这个国家打交道。 如果现在削弱他们的力量,对朱高煦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 所以,朱高煦也跟朱棣详细分析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认为黑羊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也确实如此,在石油还没有成为战略物资的时候,伊拉克这一块,在那时候就是穷乡僻壤。 当时阿拉伯的中心,是在地中海沿岸,那里是东西方的贸易中心,也是阿拉伯人的政治文化中心。 大明要在中亚保持威慑,忽鲁谟斯并不是最重要的地方,相反,苏伊士才是。 如今大明已经在苏伊士驻军,朱瞻基当初也喊出了开挖苏伊士运河的计划,将那里作为大明重要的军事要地,会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当然,忽鲁谟斯也不会放弃,这里将跟印度的柯枝,南洋的星城,旧港,形成大明一连串的补给和军事重地。 就在朱棣回忽鲁谟斯的途中,朱瞻基的又一次信使抵达。不过这一次带来的主要消息是,太子朱高炽去世。 对这个大儿子先自己而去,朱棣却没有普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 身为一个皇帝,他首先考虑的整个江山,其次才是父子之情。何况,他对这个儿子并不算喜欢。 他只是在途中吃素三日,甚至都没有要求军中吃素,只是让全军戴上白布以示哀悼。 在波斯,如果吃素,粮食根本不够吃,因为主要的军粮就是羊肉,要是吃素,军队运粮都来不及。 不过回到忽鲁谟斯,看到朱高煦已经为兄长戴孝,他还是很满意的,对这个二儿子也更喜欢了。 经过与朱高煦的商议,他在地图前面看了许久,认可了朱瞻基的计划。既然不将忽鲁谟斯作为重点发展区域,那么,削弱这里的大型部落和国家,也就变得格外重要起来。 经过一番商议,朱棣决定不仅要给一直跟着大明的忽鲁谟斯和黑羊王朝一些好处,还要扶持已经被打残的帖木儿各部落。 所以,朱棣释放了不少波斯高原上的部落首领,他们原本准备作为战利品,要被朱棣带回大明炫耀的,现在却让他们回家。 忽鲁谟斯势力比较弱,即便给他们一大块地盘,他们想要发展起来,也需要很多年。 而黑羊王朝为大明提供了不少火油弹,还将一处盛产火油的地方给了大明,现在也不能打压的太厉害,该奖赏的还是要奖赏。 只能增强波斯高原上各部落的实力,才能让他们抵挡住黑羊王朝,占据更大的地盘,成为一方霸主。 至于波斯的东部,一大片区域被划分给了印度各国,柯枝国获得了一大块肥沃的土地,其余各国也能自由迁徙。 如今的印度还是奴隶制度,大片土地被王族占据,无数的百姓只能作为奴隶为土王干活。 他们获得的土地可以作为奖赏,赏给立功的百姓,至于那里守不守得住,就不是这些土王在乎的了。 为了划分这些区域,当地的各大部落争吵不休。朱棣也费尽心思,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算让各部都接受了胜利分赃。 自此,大明将撤出所有的陆军,只留下了一支五十条船,一万人的海军,分别驻守格什姆岛,穆桑达姆半岛,还有波斯湾深处的火城。 火城也就是后世的科威特,这里不仅出产火油弹,还因为气候炎热,所以被朱棣命名为火城。 当然,这只是一个名字,实际上,当地只有一个小型港口,驻扎三千海军。 穆桑达姆半岛也就是迪拜东北的半岛之尖,那里驻扎了三百海军,大部分海军驻扎在格什姆岛,这里也是贸易中心。 除了大明海军,印度各国留下了五千印度辅军,协助大明海军管理忽鲁谟斯港口,维持治安。 朱棣离开忽鲁谟斯的时间,已经是永乐十九年的十二月中旬,而且他并没有直接回大明,而是绕过了阿拉伯半岛,进入了红海,前往苏伊士。 在去之前,他就已经排除了使者,分别前往奥斯曼帝国和马穆鲁克王朝,让两国国王前来苏伊士觐见。 马穆鲁克王朝的法拉吉当然期待朱棣的到来,甚至因为朱棣要担当调停人,惊喜无比。 而奥斯曼帝国这个时候,却因为国王“胜利者”穆罕默德一世的突然中风死亡,陷入了内战。 未来的穆拉德二世与他的弟弟穆斯塔法,都知道了自己的大敌帖木儿国已经被大明灭亡的消息。 他们都没有亲自过来,却也都派出了使者前来苏伊士。 但是,朱棣抵达苏伊士之后,却没有见他们的使者,将他们驱赶了回去。 在苏伊士,马欢这个当初的五品通事,如今却成为了镇守一方的总督。朱棣这次也很是夸奖了他一番,在征询他本人意见后,决定让他继续担任总督,一直到运河修通。 朱瞻基回国之后的两年间,已经派了两批工匠来到苏伊士。他们一直在苏伊士到地中海之间勘探,规划最合适的路线和开挖方案。 如今,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随后,朱棣以大明皇帝接见外臣的礼仪,接见了马穆鲁克王朝的国王法拉吉。 除了给法拉吉撑腰之外,朱棣这次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要让法拉吉派人来修建运河。 大明不可能派人来修建运河,这条运河需要几十万人来修,肯定要马穆鲁克人来出苦力。 当然,修运河的钱,是大明来出,修好的运河,以后也是大明来管理。 得到了朱棣的支持,亲眼看到朱棣又带来如此大规模的军队,法拉吉根本连拒绝的心思都没有。 朱棣这次不仅留下了十多万两黄金,还又留下了一万骑兵。这些人不仅将成为当地的威慑力量,还将成为修建运河的监工。 实际上,大明这次几乎没有耗费什么成本,因为这些黄金,都是大明从帖木儿国抢来的。 当然,要算起大明耗费的战争成本,那就亏的一塌糊涂。 这几年间,朱棣耗费了超过千万两白银,才组织起来了这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这还没有算人力成本。 但是,短期回报只有不到五百万两白银的金银,还有数十万头羊和数万匹马。 总的来说,短期最少亏了五百万两白银以上,但是要算起长期利益,让朱瞻基来操作,是不会亏钱的。 朱棣赶走了奥斯曼帝国的代表,也让正在争王位的二人心惊胆战,生怕朱棣一怒之下,就派兵来攻打他们。 但是,朱棣却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只是派出了使者,要求他们签订不许东侵和南下攻打马穆鲁克的承诺。 如果他们答应下来,就既往不咎,如果不同意,那大明的大军就要前往布尔萨了。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穆拉德二世他们当然是别无选择,在大明递交过去的国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永乐二十年的三月。 亲眼看到法拉吉已经派来了五万奴隶,准备开挖运河,这个时候,朱棣早就耐不住对大明的想念,要回国了。 实际上,朱棣根本没有想去攻打奥斯曼,他早就想回去了。 在使者归来之前,大批的将士和骏马已经被运送回国。目前苏伊士这里,留下的全部都是蒸汽帆船。 蒸汽帆船的航速并不比帆船快多少,但是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不惧逆风。 从苏伊士回大明,如果顺利,一个多月就能抵达应天府。 可是,在海外待了两年,朱棣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每天轻轻松松,不用面对无数琐事的生活。 他想念大明,但是内心却有些不想再过以前的那种生活。 在回大明的船上,他想的最多的就是五年前,朝鲜国主李芳远主动禅位的行动。 此后的三年间,李芳远一直处于半隐居状态,却仍然能操纵朝鲜的军政大事。 而李芳远比自己还小七岁,当时的李芳远才四十九岁。 想想自己已经六十二岁,朱棣就觉得这个皇帝当的没有意思了。 已经一大把年纪,如今心愿已了,消灭了大明最大的敌人,还恋栈皇位干什么呢? 不如趁着还能活几年,享享清福多好。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棣的心中就如同长了野草,再也抑制不住这个想法。 太子既然已经先他而去,别院那边也空了下来。平日在别院泡泡温泉,听听小曲,看看大戏。 到了冬季,天寒难耐,他也可以坐船到南方巡视,避开严寒,总比忍着风湿疼痛要舒坦的多。 不过,这个想法他从来没有跟人提起,他还想再看看…… 就在朱棣他们顺利回程的时候,远在大西洋中的杨道,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 他从春季向北,在阿兹特克帝国与易信汇合,随后沿着后世的墨西哥湾,佛罗里达,绕到了美国的东海岸。 这一路上,他看到的都是无边的良田和森林,还有那些穷到只有黄金和皮毛装饰的土人们。 终于在七月间,他抵达了预定的位置,也就是后世的波士顿附近海域。 这个时候,狄平夏他们一行已经经过了千辛万苦,抵达了这一片区域,并且在海边都做了标识。 在后世的科德角,双方久别重逢,在当地休整了十天,舰队载着这三千人踏上了归途。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当地的沿岸水情,归程的舰队并不是按照来时的路线行进,距离海岸线拉开了一段距离。 这段距离并不是很远,距离岸边最多也就十几公里。这样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也能有时间靠岸避险。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北大西洋的狂暴,回程的时候,也刚好遇到了这里的大风季。 一路走走停停,艰难抵达了后世的巴哈马,这个时候,为了探清加勒比海上的古巴以及其他岛屿,舰队向大西洋深处行进。 可是在这里,他们遭遇到了一次巨大的风暴,哪怕他们及时向附近岛屿靠拢,但是仍然有四艘船被损坏,沉入了大海。 船上足有一千多人,除了少数几十人被救上来,一千一百零六人,被大海吞没。 这次的意外让初次入伍,初次当官的杨道如同五雷轰顶,整整一个月,他都变的像个行尸走肉一般,自责不已。 若不是身负重任,他都恨不得自杀为同袍殉葬。 一千一百人,大明从永乐十二年以后,在战场上都没有损失过这么多人。 他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总,麾下也就一千一百二十人,这等于是他的麾下损失殆尽。 而他也不过才刚刚出头,如何能承受这种打击? 一直又回到东洲南大陆北方的煤矿,他才逐渐清醒过来。 不管如何,事情已经发生了。回了大本营以后,不管是打是杀,他都毫无怨言。 但是在此之前,他必须要把这支舰队带回去。